第5章
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?”
此话一出,原本带着几分赞赏表情的朱元璋,脸色陡然的一沉。
什么意思?
这是说咱的煞费苦心的布局有问题?
好好好!
咱倒要听一听,你能说出什么来。
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,那就别怪咱不客气了。
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。
刘基见状,心知情况不妙,连忙站出来道:
“皇上……”
“你别说话。”
朱元璋直接挥手打断了刘基,让后者已经到嘴边的话只好咽了回去。
空气再度安静下来。
此时,朱元璋心神都集中在了一墙之隔的牢房中。
牢房中。
太子朱标也是一脸疑惑和好奇,问道:“先生此话怎讲?”
杨炎喝了一口酒,道:“我刚刚不是说了吗,想要达到当今圣上用三道防线拱卫大明的同时,解决藩王作乱的理想,必须要有两个先决条件,一是必须坚决贯彻当今圣上藩王就藩后不能随意回京,也不能同时回京的政策,保证藩王之间不串通勾结,二是不能破坏三道防线中的任何一道。”
朱标点头。
这话杨炎刚刚确实已经说过。
杨炎继续道:“三道防线相互掣肘,一旦任意一道防线被破坏,相互掣肘的效果将大打折扣,藩王造反也有了可乘之机。”
“当今圣上在世,当然一切都不会有问题,但是,你能保证大明朝的每一代君主都能有当今圣上的战略目光吗?”
“也许一代之后,也许三五代之后,当今圣上的战略部署就有可能被破坏,他们甚至有可能都不能理解当今圣上的战略部署,一旦被破坏,那么当今圣上理想中的战略效果,你觉得还能实现吗?”
闻言,朱标沉默了。
一墙之隔的朱元璋也沉默了。
杨炎的话,让他无从反驳。
是啊!
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超前的战略目光为大明后世部署一切,可是大明的每一代继承者都能够了解他的良苦用心吗?
他考虑了一切,唯独没有考虑大明的继承者的自身的品质如何。
不可能每一代继承者都能像标儿这般优秀。
事实上也是如此。
不用到三五代,仅仅是下一代的继承者朱允炆,便已经是仁柔少断之君,听从大臣们的建议进行削藩,先后废除五位亲王,周,齐,湘,代,岷五位亲王先后被废为庶人,黄河防线不攻自破,而长江防线又无法第一时间驰援金陵,一个昏招瞬间将朱元璋留下的三道防线破坏殆尽,给了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南下的可乘之机。
燕王朱棣抓住了这一丝丝机会,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战略,最终靖难成功,登上帝位。
朱元璋用心良苦为后人部下的三道防线,也仅仅坚持了他这一代,造反成功的朱棣本就是十三塞王之一,他深知塞王军队的强大,所以在上位后,便将塞王南迁,让大明的整个北部边境就出现了巨大的危机。
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
永乐一朝,朱棣用尽毕生的精力,五次御驾亲征北方,将北方的蛮夷打出去很远很远,打到了漠河以北,他自己甚至死在了第五次北伐的路上。
但是,仍然阻挡不了后世大明朝陨落在北方蛮夷的手上……
这都是后话了,说回当下。
杨炎的一番话,让墙内外的当朝皇帝和太子都陷入了沉思。
好一会之后。
朱标突然问道:“那先生觉得……当今太子如何?你觉得他这一代能压得住诸位藩王吗?”
杨炎并没有注意到朱标眼底一闪而过的紧张,道:“当今太子很好,他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储君,有他在,大明的国运至少能更上一截。”
闻言,朱标暗暗的出了一口气。
他其实相当在意杨炎对自己的评价,因为他尊重杨炎,就像刚刚杨炎说的几个问题,都让他茅塞顿开,思想瞬间如醍醐灌顶一般通透顺畅,所以愈是这样,他就愈在乎杨炎的评价。
和杨炎认识这么久,他也没有问过这个问题,现在既然说到大明的后代君王,他也就顺势问了出来。
没想到杨先生对他的评价这么高。
朱标心中都难免有些得意。
然而还没等他得意多久,便见杨炎又喝了一口酒后,轻叹道:“只是……”
“只是什么?”
见杨炎欲言又止,朱标忍不住追问道。
杨炎其实想说,其实当朝的太子,压根就活不到登上皇位的那一天。
只不过他突然又不想说了。
因为这是未来的事情,说了也是无凭无据,再说了他也不认识朱标,现在的他只想着,早日秋后问斩,早日回到原来的世界。
在这段时间里,就和这个勋贵之后黄子顺吹吹牛逼,这样一来,黄子顺至少能确保他在狱中等死的这段时间里不至于受苦。
而他也乐于与黄子顺这样的有教养有不错学识的人交谈,顺便教他一些东西,以打发狱中的无聊时光。
不过他被斩首之后,真的能够回到原来世界吗?
当时脑海中是出现了系统的声音。
但在那以后,无论杨炎怎么呼唤,系统都不再出现,真的是系统的声音,还是自己的幻听?杨炎甚至都不能确定。
所以,别说是朱标的未来了,就是他自己的未来,他也没有底。
杨炎通过牢房的小小窗户望了一眼外面,悠悠感叹道:“只是……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啊!”
朱标深以为然的点头。
随后,朱标又问道:“那按照先生的意思,皇上的封王戍边之策,仍旧没有解决得了藩王作乱的隐患?”
“不错。”
杨炎点头道:“但是,如果我没有猜错,当今圣上其实也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。”
朱标疑惑道:“此话怎讲?”
杨炎道:“刚刚说过,洪武皇帝坚决推动封王戍边之策,主要原因是他煞费苦心部下的三道防线,北能共制蛮夷,南能互相牵制,防止叛乱,但是大明的后世子孙不见得能贯彻他的战略,一旦他的战略体系遭到破坏,那么封王戍边将会隐患重重,甚至会再次重演历史上藩王作乱的情形。”
“但是,相较于外臣和交兵悍将的威胁,洪武皇帝宁愿军权掌握在各大藩王的手上,因为即使有朝一日,藩王叛乱了,最不济……这天下至少还是姓朱的!”
“这是最坏的情况,也是洪武皇帝的底线!”
话音落地,朱标豁然开朗,眼眸放光,而一墙之隔的朱元璋再一次怔住了,呼吸都下意识的加重了几分。
封王戍边的一系列战略,确实是他翻阅无数历史,苦思冥想所得。
如果大明的后世子孙足够英明,坚决贯彻他的战略,他相信能够达到他理想中的那样,北可御敌,南可防乱。
但就像杨炎说的那样,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。
他可以考虑得了一切外在的因素,但是考虑不了未来继承者的品质,一旦有昏庸的继承者,那么他的战略就很有可能被破坏。
在杨炎说之前,他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。
但是他思考过,他的战略如果没有能够按照他的预想进行,或者说没有达到他预想中的效果,那么他的底线是……
这个天下,至少还是姓朱的!
这是他不顾群臣反对,仍旧坚决推行封王戍边战略的最核心原因,是他的底线,也是他的私心。
没想到,这也让杨炎看出来了。
这个杨炎,原本自己以为只是有些才学,现在看来,此人非一般人也!
这样的人,若不能为己所用,必诛之!
然而杨炎接下来的话,更是让朱元璋屏气凝神,表情严肃。
只听杨炎道:
“但我想说,洪武皇帝有一点是没有想到的,即便他封王戍边的战略得以贯彻,仍旧会给大明埋下巨大的隐患!”
“甚至……会因此消耗大明的国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