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穿越架空 大明: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

  

尽管不清楚原因,但朱元璋让自己去御书房协助看奏章,朱允熥知道这其中必有隐情。

他始终相信历史不会无缘无故改变,特别是在自己并未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,历史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...

所以朱元璋肯定会选择朱允炆做皇太孙,对自己应该就不会太在意了。

现在朱元璋这样做,真是让人有点困惑。

他稍微迟疑,只是点了点头,然后跟着那个老太监离开了东宫,走向了御书房。

朱允熥走后,吕氏立刻去找她的儿子朱允文,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。

朱允文听了,惊讶地说:

“皇爷爷让那个没用的人帮他审阅奏章?这怎么可能?那个人一无是处,哪有什么能力去处理奏章呢?”

吕氏说:“不管怎样,我们要小心应对,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。

这样吧,你晚些时候以向皇爷爷问安的名义,也去御书房看看,了解下实际情况,随机应变表现一下。”

朱允文答应了!

另一边,朱允熥到达御书房后,看见坐在书桌后,拿着奏折愁容满面的朱元璋。

他不卑不亢地鞠躬行礼:“孙子见过皇爷爷。”

朱元璋见朱允熥来了,立刻露出笑容,放下奏折,说:

“来,到爷爷这边来。”

朱允熥犹豫片刻,慢慢走上前,脸上没什么表情,平静地说:

“不知皇爷爷召唤孙子来,有何吩咐?”

朱元璋靠在椅背上,笑着说:

“叫你来,一是关心你的身体,二是这里有几份奏章,想请你看看,提点意见。”

朱允熥依旧谨慎地说:

“孙子的身体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,多亏皇爷爷的保佑。只是奏章方面,孙子接触不多,恐怕无法给皇爷爷提供有价值的建议。

以往都是二哥协助皇爷爷处理,还是让他来更稳妥些。”

他的策略可以说是退一步进两步,因为他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对明朝的历史了如指掌,更不知道朱元璋此刻正打算用心培养他。

因此,朱允熥误解了,不清楚朱元璋突然对他这么好是出于什么原因。

他还以为这是在试探他,看他是否会对朱允炆构成威胁。

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这么想,他急切地想从朱允熥身上看到一定的才能,而且是越强越好。

而朱允熥并不想过分展现自己的才能,他想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,逐渐控制朝廷,笼络群臣。

如果实力不足,那就等到朱元璋去世,朱允文即位后再采取行动。

如果实力足够,那就无需等待,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。

这也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挑战。

朱元璋听朱允熥这样说,轻轻叹了口气:

“今天就别提朱允文了,来,你帮皇爷爷看看这份奏章。”

说着,他伸出手,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朱允熥。

朱允熥犹豫了一下,但没法拒绝,只好上前接过奏章。

他看了看奏章上的内容,是一些古代比较常见的事务,上面写着...

在陕西省的湖口县,遭遇了严重的旱灾。庄稼颗粒无收,灾情波及了附近的多个城镇。成千上万的灾民不断涌向周围其他地方,灾害的情况似乎正在逐渐恶化。

县令的奏折里描述了这个局面,表明县衙已经无法应对这样的困境。朱允熥看完奏折后,神色并未有多大波动,随即把奏折还给了朱元璋。

朱元璋问:“允熥,你说说看,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妥善处理呢?”

朱允熥想隐藏自己的才能,于是回答:“这种事情,每个朝代都有,爷爷何必问我这个孙子呢。”

朱元璋摇摇头:“天灾和难民的问题,每个朝代都有,但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君主能找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。特别是应对这种灾害需要很长的时间,等真正发挥作用时,可能已经过去一两个月,而这期间,不知道又有多少流民和百姓会丧生。”

朱允熥闻言皱起了眉头。的确,历代对付灾民和干旱的方法五花八门,但无论哪种方法,等到真正起作用时,损失往往已经很大,尤其是人命。

面对朱元璋的询问,朱允熥没有立即提出好对策,这让朱元璋有些失望。就算朱允熥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,哪怕只是提到以往的一种较好方法,也会让他感到欣慰。但他并不知道,此刻朱允熥是在刻意掩饰。

就在这时,殿外突然传来一个声音:“孙子允炆,向皇爷爷请安,您身体可好?”

听见朱允炆的声音,朱元璋的眉头微皱。朱允熥则露出一丝轻蔑的冷笑,这个朱允炆太心急了,一看到朱元璋让他看奏折,就迫不及待地借着请安的名义来了。这种心思,大家一目了然。

尽管朱元璋越来越不喜欢朱允炆,但他已经在门外,便开口道:“进来吧!”

朱允炆进来后,向朱元璋行了个大礼。朱元璋面无表情地挥手示意他起身,朱允炆有些惊讶,不明白朱元璋为何突然对他冷淡。

“你既然来了,我问你一个问题。你看这份奏折,觉得该怎么妥善处理?”

朱允炆接过奏折,仔细阅读,心中暗想这是个展现自己的好机会。朱元璋肯定已经问过朱允熥同样的问题,只要他的回答更出色,就能再次压过朱允熥。

于是,朱允炆开口说:“皇爷爷,孙儿认为,应该立即命令户部,调集湖口县附近粮食充足的城镇,命令官员开仓放粮,用这些粮食救济湖口县及周边受灾县的灾民。”

朱元璋点点头,这个方法很常见,没什么特别的。

附近几个县的粮食就像喝水解渴一样,总比从更远的地方甚至京城调粮过来要快得多。毕竟距离太远,如果从京城附近调粮,恐怕等粮食到了,灾民都已经饿得差不多了。

想到这里,朱元璋心里有点无奈。本来打算立朱允熥为皇太孙,但现在看来,他对国家大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反而是朱允炆还能凑合应对。

这让朱元璋不禁感到有些无可奈何。就在这时,朱允熥不屑地笑了一声,接着说:“想法不错,但我敢肯定,那些富裕的县城不会拿出多少粮食。所以这个建议太理想化了,真正实施起来恐怕起不到多大作用。”

朱元璋听到这话,眼睛微微一亮。朱允炆却瞪大眼睛反驳道:“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,虽然有些缺陷,但如果严格执行,不会出太大问题。”

朱允熥淡然回应:“我可以打赌,那些富裕的县城接到命令后,只会象征性地拿出一点粮食,绝不会全力以赴地帮助受灾县城。这样做反而会耽误更有效的救灾措施。”

朱允炆还想争论,朱元璋却严肃地问:“允熥,你说周围县城不会全力配合,是什么意思?”

朱允熥笑了笑,解释道:“很简单,这些县城也要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旱灾。如果他们把粮食拿去救济灾区,当他们自己地方遭遇灾情时该怎么办呢?当官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自己。正所谓,聪明人不会站在危险的墙下。如果一味地开放粮仓去救济别处的灾民,一旦自己地方受灾,又该如何自处呢?简单来说,有粮食的县令拿出粮食救济灾区,不会得到朝廷的赞扬,那只是执行命令。但如果他们的地方没了粮食,又发生旱灾,官员就会受到朝廷的责罚。怎么选择,很明显吧?这虽然反映了人性,但也不能怪罪这些官员。”

朱允熥的话让朱元璋陷入了沉默。从洪武元年至今二十多年,各地都有各种灾害。让邻近县城支援灾区也不是一次两次,但每次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直到现在,听了朱允熥的话,朱元璋似乎明白了问题所在,为什么这种方法效果不佳。他轻轻叹了口气,看着朱允熥,眼里多了几分欣慰,说:“以前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,今天听你这么一说,豁然开朗,觉得很有道理。”

朱允文显得有些不高兴,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提议能得到朱元璋的赞赏,结果却让朱允熥抓住机会反驳,还让朱元璋称赞了朱允熥。于是,不甘心的朱允文开口问道:

“那你觉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?”

朱允熥微微一笑,此刻不再刻意隐藏自己的想法,回答说:

“我刚才提到,周边县城不愿提供粮食援助湖口县,是因为他们做了好事却得不到表扬。而一旦他们那里发生灾害,处理不好反而会被责罚。这就是问题的关键。所以,我的建议是反其道而行之。”

朱元璋立刻来了兴致,急切地问:

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
朱允熥解释道:

“很简单,皇爷爷您下一道命令,让湖口县附近的富裕县城开仓救济。哪个县城提供的粮食最多,就给那个地方的所有官员记功,贡献越大,功绩越显赫。这些都会计入吏部每年对地方官员的考核,作为加分项。而那些支援粮食少的,就少记功,甚至不记功。”

朱元璋听完,脸上露出了笑容,说道:

“这个主意好啊,用奖惩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,真是高明。这样一来,官员们为了在考核中加分,为将来的晋升铺路,肯定会全心全意地去支援,而且更积极。”

朱允熥笑着点头,没有说话。而朱允文则面色尴尬,一言不发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