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我今年 65 岁,本应是含饴弄孙、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,可如今却沦落到要去当烧饼学徒的凄惨地步。想当年,我在石城的商场上也曾奋力打拼,虽未缔造出什么震撼业界的商业传奇,但好歹也算小有所成,有车有房,日子过得安稳富足,在邻里间也算有头有脸。可谁能料到,命运这东西竟如此爱开玩笑,人到暮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我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……
第一章:落魄之始
这一切的祸根,皆源自我那不成器的女婿赵刚。当初见他老实憨厚,我便放心地将宝贝女儿傅英爱许配给他,还把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生意交予他打理,想着自己终于可以退居幕后,过过悠闲日子。却不想,这小子竟瞒着我在外面赌博成瘾,输得倾家荡产不说,还丧心病狂地将我打拼半生的公司抵押了出去。等到债主们凶神恶煞地找上门来,我才如梦初醒,可此时大势已去,一切都已无法挽回。
公司没了,房子车子也都被拿去抵债,女儿和外孙被赵刚拖累得居无定所,整日以泪洗面。看着女儿日渐憔悴的面容和外孙懵懂却充满不安的眼神,我这个当父亲的,心如刀绞,却又深感无力。夜深人静时,我对着镜子,望着里面那个头发花白、满脸沧桑的自己,暗暗发誓,无论如何,一定要重新站起来,绝不能让家人一直这样受苦。
走投无路之下,听闻街角的烧饼店在招学徒,虽说心里觉得有些难堪,但为了生计,也顾不上那许多了。第一天去店里报到,老板王福是个中年胖子,他瞧着我这一大把年纪,眼里满是怀疑与不屑:“大爷,您这岁数来学做烧饼,能行不?可别是来闹着玩的。”我强撑起精神,挺直了腰杆,目光坚定地说:“老板,你别看我年纪大,可我手脚还灵便,脑子也不糊涂,一定能学会。”王福撇了撇嘴,满脸的不信任,但也没再多说什么,只是不耐烦地挥挥手,让我跟着店里的老师傅先学着。
店里的老师傅姓张,是个手艺精湛的老匠人,经他手做出来的烧饼,外酥里嫩,香气扑鼻,在附近居民中口碑极佳。张师傅为人还算和善,见我是个新手,便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如何和面、揉面、擀饼,以及怎样精准地掌握火候。我学得格外认真,每一个步骤都不敢有丝毫马虎,可毕竟岁月不饶人,手脚远不如年轻人那般灵活,总是做得差强人意。
有一回,我在擀饼时,心里想着家里的烦心事,一走神,不小心用力过猛,竟把面饼擀破了。偏偏这时王福走了过来,见状顿时火冒三丈:“傅义天,你怎么回事?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,你是不是故意来砸我招牌的?”我满脸愧疚地低下头,嗫嚅着说:“老板,对不起,是我不小心,我以后一定注意。”王福冷哼一声:“你要是再这样,就别干了,我这小店可经不起你这么折腾。”我心里委屈极了,但一想到女儿和外孙,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。
就这样,我在烧饼店开启了艰难的学徒生涯,每日起早贪黑,累得腰酸背痛,但我深知,这是我目前唯一的出路,为了女儿和外孙,我必须咬牙坚持。
第二章:初露锋芒
在烧饼店熬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后,我渐渐掌握了做烧饼的基本技巧,虽说与张师傅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,但也能做出模样周正、味道尚可的烧饼了。然而,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,店里的生意突然遭遇了严峻的危机。
不知从何时起,街对面新开了一家早餐店,他们家的烧饼不仅价格比我们便宜了一大截,而且味道也相当不错,一时间吸引了众多顾客。原本熙熙攘攘的我们店,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,门可罗雀。王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整天唉声叹气,愁眉不展,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生意可怎么办才好。
有一天,王福把我们几个员工召集到一起,商量应对之策。他满脸愁容地说:“大家都说说吧,这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,再不想办法,我们都得喝西北风了。”店里的几个年轻人都低着头,默不作声,显然也是毫无头绪。我在一旁默默思索了许久,终于鼓起勇气说:“老板,我觉得我们可以在烧饼的口味上做些创新,推出一些新的品种,说不定能吸引顾客回来。”王福转过头,有些怀疑地看着我:“创新?你能行吗?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”我微微点头,神色坚定:“老板,你就让我试试吧,我有一些想法。”
于是,我开始在店里捣鼓起我的创新烧饼。我尝试着加入各种不同的馅料,像细腻香甜的豆沙、咸香可口的肉松、新鲜爽口的蔬菜等,还在面饼上精心撒上一些芝麻和葱花,增添香气。经过多次反复试验,不断调整配方和制作工艺,终于做出了几种口味独特、别具一格的烧饼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些烧饼拿给王福和张师傅品尝,他们尝了之后,眼睛顿时一亮。王福惊讶地张大了嘴巴:“傅义天,没想到你还真有两下子,这烧饼味道真不错啊!”张师傅也笑着竖起大拇指:“老傅,你这手艺可以啊,我看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