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
三国之现代魂
第七章:内外交困与战略抉择
林小羽在荆州的势力逐渐稳固,然而,他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。随着他影响力的扩大,外部的威胁也接踵而至。
首先是来自北方曹操的压力。曹操在兖州一带势力迅速崛起,其麾下兵强马壮,谋士如云。曹操听闻林小羽在荆州的作为,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在的强大对手,于是开始在荆州边境屯兵,施加军事压力,意图试探林小羽的反应。
与此同时,荆州内部的矛盾也再次激化。刘琮在之前的阴谋失败后,转而与蔡瑁等一些保守的世家大族勾结得更为紧密。他们在荆州的军政事务中处处掣肘林小羽,削减他的军备物资,限制他的军队调动,试图将他困死在荆州一隅。
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,林小羽陷入了沉思。他深知,若要突破困境,必须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。在军事会议上,林小羽与麾下的将领们和谋士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
谋士诸葛亮提出了联孙抗曹的战略构想。他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,认为曹操势力强大,单凭荆州之力难以与之抗衡。而江东孙权,继承父兄基业,据有江东六郡,兵精粮足,且有长江天险可守。若能与孙权结成联盟,则可形成掎角之势,共同对抗曹操。
林小羽对诸葛亮的提议深以为然,但他也考虑到荆州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可能会影响联盟的建立。于是,他决定先解决内部问题。林小羽一方面加强与荆州其他支持他的势力的合作,如与黄氏家族等共同抵制刘琮与蔡瑁的专权行为;另一方面,他亲自与刘表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,向刘表表明曹操的威胁以及联孙抗曹的必要性,希望刘表能够出面协调荆州内部的矛盾。
刘表在权衡利弊之后,意识到曹操的野心确实对荆州构成了巨大威胁,他开始对刘琮与蔡瑁的行为加以约束,荆州内部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缓和。
在解决了部分内部问题后,林小羽派遣诸葛亮为使者,前往江东,与孙权商议联盟之事。诸葛亮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和智慧,在江东舌战群儒,成功说服了孙权。孙权决定与林小羽的荆州势力结成联盟,共同对抗曹操。
然而,联盟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。双方在军队指挥权、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分歧。林小羽为了顾全大局,做出了一定的让步。他同意在联军作战时,以孙权方的周瑜为主帅,统一指挥联军;在利益分配上,也采取了较为公平合理的方案,根据各方的贡献进行分配。
就在联盟刚刚建立之时,曹操得知了这个消息,他决定先发制人,率领大军南下,荆州首当其冲。曹操的大军号称百万,气势汹汹,荆州上下人心惶惶。
刘表在曹操大军的压力下,一病不起,不久便撒手人寰。刘表死后,刘琮在蔡瑁等人的支持下,继承了荆州牧之位。然而,刘琮胆小怕事,面对曹操的大军,他竟然选择了不战而降。
林小羽得知这个消息后,痛心疾首。他深知荆州若落入曹操之手,那么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,联孙抗曹的战略也将面临巨大挑战。于是,他决定率领自己的部队,联合刘备、关羽、张飞等人,与曹操展开一场生死决战。
在赤壁之战前,林小羽与周瑜等联军将领共同商讨作战策略。林小羽提出了火攻的计策,并结合现代的气象知识,预测了东南风即将到来的时间。联军依计而行,准备了大量的易燃物,布置在战船上。
当曹操的大军来到赤壁江面时,由于北方士兵不熟悉水战,且军队长途跋涉,疲惫不堪,战斗力大打折扣。林小羽与联军抓住这个机会,发起了进攻。黄盖诈降,驾驶着装满易燃物的战船冲向曹操的舰队,当接近曹军战船时,黄盖果断下令点火,一时间,曹军战船纷纷起火,火势迅速蔓延。
林小羽率领士兵们乘坐小船,冲入敌阵,与曹军展开近身搏斗。他的长枪在敌阵中飞舞,如入无人之境。刘备、关羽、张飞等人也各展其能,奋勇杀敌。周瑜在指挥舰上,调度有方,联军士气高昂。
赤壁之战异常惨烈,江面上火光冲天,喊杀声震耳欲聋。曹操的大军在联军的攻击下,损失惨重,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北方。赤壁之战的胜利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。
林小羽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,让他在联军中威望大增,也让天下人对他刮目相看。然而,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让他放松下来。他深知,在这乱世之中,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他。
战后,孙权与刘备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。孙权想要夺取荆州全境,而刘备则以荆州为立足之地,意图发展壮大。林小羽夹在两者之间,必须要谨慎处理双方的关系,避免联盟破裂。
同时,林小羽也意识到,荆州经过战争的洗礼,百废待兴。他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恢复荆州的经济与民生,加强军事防御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。于是,他在荆州推行了一系列的战后重建政策,如减免赋税、兴修水利、鼓励生育等,荆州在他的治理下,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。
在处理完荆州的事务后,林小羽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。他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,是向西发展,夺取益州,还是向北进军,与曹操再次争夺中原。这一系列的战略抉择,将决定他在这三国乱世中的最终命运,而他也将继续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,在这历史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