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穿越架空 博士穿越破落家,他在南宋杀疯了

  

“这是我找遍了几个私盐贩子买来的。”李承恩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,一边向屋里的人解释道,“就怕一家买太多,容易引起怀疑。王老三说这些都是从海边运来的好货,虽然不是官盐,但质量还不错。”

他喘了口气,继续说:“不过现在手上的货源不多,王老三让我明后天再去。估计每天最多也就能搞到百来斤。” 说完,他掏出钱袋清点了一下,这一天下来花了二两多银子。

这比官盐便宜多了,在这个盐价飞涨的时节,已经非常划算了。

李星辰立刻开始着手制盐。

他把院子里的一间偏房改造成作坊,摆上几口大铁锅,又准备了几十个瓦罐和大量的麻布。

为了避人耳目,他们把门窗都用厚布遮住,只在白天工作。

接下来的几天里,李星辰带着父母开始了紧张的制盐工作。

他们将工序分工明确:李承恩负责烧火控温,陆氏负责过滤盐水,李星辰则负责最关键的溶解和结晶工序。

“温度要控制得刚刚好,”李星辰不断指导父亲, “火太大会把盐烧黑,火太小则效率太低。要像煮粥一样,保持文火慢炖。”

陆氏也很快掌握了过滤的诀窍:“要把麻布叠成几层,这样过滤得更干净。而且每过滤一次都要换新布,不然杂质会越积越多。”

“星辰,你这脑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?怎么什么都知道?”

李承恩一边烧火,一边忍不住问道。

“爹,我都说了,这是老祖宗托梦教我的。”李星辰笑着说道, “您就瞧好吧,以后咱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!”

“好!好!好!” 李承恩连说了三个好字,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,“爹相信你!”

第二天,李承恩又出去收盐,这样持续了两三天,才收够了300斤粗盐,花了不到七两银子。

就这样,一家三口齐心协力,日夜赶工。

虽然过程辛苦,但看着一罐罐晶莹剔透的青白盐堆积起来,他们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。

到了第六天傍晚,李星辰清点了一下成品,已经有二百四十斤青白盐。

他们不仅完成了还债的数量,还多出了一些。

“星辰,你真是太厉害了!”陆氏看着堆满屋子的盐罐,眼中含着泪花,“这盐比集市上卖的还要好看!”

李承恩也感慨道:“要不是亲眼所见,我真不敢相信咱们能做到这一步。不过……” 他话锋一转,“可千万不能让外人知道,否则……”

“爹,我明白。”李星辰郑重地点点头, “这事只能咱们家里人知道。等还了债,咱们就制作一点自家用的,这细盐里面杂质少,常吃对身体好。”

“嗯,这样最好。”李承恩放下心来。

“爹,娘,其实我还有一些想法,想要和你们商量一下。”李星辰突然说道。

“哦?什么想法?说来听听。”李承恩和陆氏都来了兴趣。

“我还是觉得,咱们家想要真正过上好日子,还得从‘老本行’入手。”

李星辰缓缓说道。 “老本行?你是说……种田?”李承恩一愣。

“没错。”李星辰点了点头,“老祖宗可不光教了我制盐,还说了很多关于种田的事。原来我就当个梦而已,不过细盐都制出来了,我觉得可以按照老祖宗说的方法试试,提高产量。”

“这……这能行吗?”陆氏有些不敢相信,“种田可不是儿戏,一季的收成关系到咱们一年的嚼谷啊!”

“娘,您放心,我心里有数。”李星辰说道, “我打算先在咱们家的几亩试验田里试一试,如果成功了,再推广到所有田地里。”

“星辰,你真的有把握吗?”李承恩还是有些不放心。 “爹,本来我也是没把握的,您看看这盐都出来了,这老祖的话,还是得信啊!”

陆氏听到这里,也不啰嗦了,直接去给老祖上香去了。

李承恩看着儿子如此坚定的眼神,心中也燃起了希望。 “好!星辰,爹听你的!”

夜深人静,李星辰躺在床上。

制盐的成功给了他信心,接下来他要在种田上做文章,改进堆肥流程,改良水稻种植技术,提高产量。

他从床底下拿出一个小本子,借着月光开始写写画画。

酒、白糖、肥皂、水泥、炼钢、火药…… 这些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东西,在这个时代都是稀罕物。

而这些,都将成为他改变这个时代的工具。

转眼就到了第七天。

“高二狗那伙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,他们一定会在贩卖私盐上做文章,到时候,我们还是难逃一劫。” 李星辰眉头紧锁,陷入了沉思。

他知道,光有精盐还不够,还得想一个万全之策,才能彻底摆脱高二狗的纠缠。

“对了,舅父!”李星辰眼睛一亮,想起了自己的舅父陆开山。

陆开山是铅山县有名的猎户,为人正直,嫉恶如仇,而且身手了得,在当地颇有威望,闲时还经常去衙门帮差。

“如果能请到舅父和表哥陆远来帮忙,高二狗那伙人肯定不敢轻举妄动。” 李星辰心中有了计较,立刻去找李承恩和陆氏商量。

“星辰,这……能行吗?你舅父他……”李承恩有些犹豫,他知道陆开山脾气火爆,担心事情闹大。

“爹爹,您放心,我有分寸。”李星辰安慰道。

“孩儿,你真的有把握吗?高二狗那伙人可不是好惹的。”

陆氏也忧心忡忡。 “娘,您就相信孩儿吧,孩儿一定能处理好这件事的。”

看到儿子如此坚决,李承恩和陆氏也不再反对。

于是,李星辰立刻动身前往陆开山家。

李星辰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,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村西头走去。

这路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脚泥,也不知走了多少年。

路边的野草倒是长得茂盛,只是被晒得蔫蔫的,无精打采。

偶尔有几只麻雀飞过,扑棱棱地,倒是给这沉闷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气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