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穿越古代农家种田科举

第2章

  

原来,这具身体的原身叫张梨,因为发烧一连昏睡了四天,吓得全家人都以为她快死了。张梨住的这个村子叫凤山村,村子大概有700多人,算是一个大村了。村里人姓张姓李的比较多,也有少部分别的姓氏村民。张梨处在一个大家庭中,家里当家的是爷爷张仁平,今年58岁,娶妻邱氏,今年52岁,夫妻二人一共育有三子两女。

大伯张明才,今年35岁,娶妻吴氏,今年34岁,生有大堂哥张信义今年16岁,大堂姐张桃14岁。张梨的爹张明重排老二,今年34岁,娶妻李氏,今年34岁,生有二哥张信林16岁,张梨9岁以及小弟张信安7岁。三叔张明康今年26岁,娶妻谢氏,生有堂妹张杏6岁,堂弟张信齐7岁。大姑姑张氏今年32岁,嫁到青山村,育有两子一女,大表哥李志远13岁二表哥李志高11岁,大表姐李春兰10岁。小姑姑今年21岁,也是嫁到青山村,育有一女小表妹李宝珠2岁。

大伯从小就头脑灵活,能说会道,再加上读了几年书,现在在镇上一家酒楼做掌柜,一家人都搬到镇上住了。阿梨爹爹和三叔勤劳踏实,留在老家种地。一家人虽说不富裕,但也比村里大多数人日子好过,家里人之间虽说也会有些嘴角,但总的也算是和睦了。

到了晚上,地里干活的人回来了,得知张梨清醒过来了,一家人都很高兴,张老头招呼着孙子去打酒,老太太张罗着要去买点豆腐加餐,可见这一家子都很重视阿梨,并不因为是孙女就重男轻女,阿梨不由得有些庆幸。到了饭桌上,一大家子人坐得满满当当的,这么多人光粮食每天就得吃掉不少。

凤山村地处南方,以稻米为主食,玉米、番薯这些后世有的品种现在也都有了,现在这个时代不是以前所熟知的某个时代,看来是穿越到架空朝代了。桌上摆着一碟豆腐,用油煎到两面金黄,一碗霉豆腐,一碗炒豆角,一碗野菜,一大盆蛋花汤,每人一碗糙米饭,里面掺着红薯。虽说没有肉,但所有的食材都是原生态无污染的,阿梨还是吃得很香。大家聚在一起说着地里家里的琐事,昏暗的堂屋里充满着温馨。

吃过饭,收拾完碗筷,一家人洗洗也就睡了。现在正是春天,各家各户都忙着春耕,这可关乎一家子的生计,马虎不得。阿梨和堂妹一起睡,躺在床上,阿梨却没了睡意,不知道爸妈怎么样了,应该很难过吧。爸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为了供自己和弟弟读书省吃俭用,可是却没有机会好好报答他们。

半夜,阿梨做了一个梦,梦里回到了现代自己家,爸妈神情悲痛,老了很多,弟弟却好像一夜之间长大懂事了,阿梨大声喊着爸妈,可他们却听不见。“阿梨,阿梨,醒醒。”睁开眼睛,周围还是昏暗的土坯房,阿梨爹娘正一脸着急地看着她,看来是回不去了,阿梨心想。

春光明媚,万物复苏。阿梨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,那天晚上,阿梨又发起了高烧,把一家人折腾得人仰马翻。看着爹娘憔悴的样子,阿梨不禁心疼,自己既然占了原身的身子,自然也要好好对她的家人。既来之则安之,老天爷既然给了她第二次生命,自然要好好珍惜。

感受着阳光的温暖,空气中弥漫着饭菜香,耳边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,远处山上桃花开得灿烂,青山之中随意点缀着粉红花海。阿梨家在半山坡上,这边一片屋子都是张姓同族人,各家各户都沾亲带故,讲究个聚族而居。走到坡前,往下看是一小片竹林,山脚下是个小池塘,旁边还有口井,附近人家都来这边洗衣洗菜,好不热闹。

一条小溪从山脚蜿蜒流出,凤山村的村民大多都是为了躲避战乱才逃离故土,不远千里南下寻找生路。先祖们见此地四面环山,有水有平地可以耕种,便在此定居下来。如今王朝稳定,吏治还算清明,近几年不说风调雨顺,也没什么大的灾害,百姓们安居乐业,不愁温饱。

到饭点了,三三两两的农人们扛着锄头,背着背篓回了家,见了阿梨,都笑着搭话,“阿梨,身体好了吧。”“好多了,谢谢大奶奶关心。”眼前这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是爷爷的大嫂,太公太婆去世得早,爷爷是大哥大嫂一手带大的,两家人关系非常好。“那就好,那就好,快回家吃饭吧。多注意点身体。”“好勒,大奶奶慢走。”

中午还是野菜,霉豆腐,酱豆子,阿梨开小灶有一碗鸡蛋羹,现在蔬菜种类少,又不像现代可以大棚种植,家里又不见荤腥,弟弟妹妹们都很眼馋,但都懂事的没有开口闹着要吃。阿梨把鸡蛋羹给弟弟妹妹们分了分,奶奶连忙说,“阿梨身体还没好呢,留着自己补身体。”“奶奶,我身体已经好了,不信你摸摸。”“阿梨不仅不傻了,还知道爱护弟妹,一定是祖宗显灵了,下次上坟可要好好谢谢祖宗。”阿梨三叔笑着说,“是该这样。”老张头也点着头回道。

一碗鸡蛋羹都这么珍贵,阿梨心里默默叹口气,还是得想办法挣点钱,可是她虽然是出生农村,可也没下过地啊,也没什么手艺,大学学的还是会计专业,到了这,简直就是一无是处,阿梨不由得有些泄气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