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写书门生

第3章

写书门生 永恒的沙粒 3166 2025-01-18 17:30

  

晨曦初露,微光透过阁楼的缝隙,悄然洒在苏御和林婉兮的身上,为他们驱散了些许寒意。经过一夜短暂歇息,两人的眼眸中却不见丝毫疲惫,反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之光。

苏御整了整衣衫,起身而立,身姿挺拔如松,面向林婉兮,神色庄重而坚定。他双手抱拳,微微躬身,行了一礼后朗声道:“林姑娘,承蒙你昨夜不弃,愿与我共议这《墨韵千秋》的创作大业。如今,我想与姑娘细细说一说我心中对于此书的宏愿。”

林婉兮亦起身,莲步轻移,裣衽还礼,柔声道:“公子客气了,婉兮既已应允,自当全心助力,愿闻其详。”她目光盈盈,专注地凝视着苏御,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待。

苏御负手踱步,缓缓开口:“我欲以笔为剑,在这乱世之中,为华夏文化开辟一方天地。这《墨韵千秋》,须得从浩瀚历史长河中舀取精华,从先秦的诸子百家争鸣开篇,那时百家思想碰撞,火花四溅,如璀璨星辰照亮华夏文明的苍穹,为后世的发展铺就基石。孔孟之道,仁义礼智信,成为后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;老庄哲学,无为而治、逍遥自在,为世人开辟心灵的归处。这些思想的交锋融合,缔造了华夏民族最初的精神内核。”

“再到秦汉的大一统格局下,文治武功皆有斐然成就。秦始皇统一文字、度量衡,车同轨,奠定了华夏融合发展的根基;汉武帝北击匈奴,扬大汉雄风,让‘汉’之名威震四方。长城横亘、丝路绵延,那是帝国的脊梁与对外交流的纽带,尽显大国风范。文学上,汉赋华丽铺陈,司马相如一篇《子虚赋》名动天下,展现出盛世的恢宏气度。”

“紧接着,魏晋风度、唐诗宋词更是文化巅峰。魏晋时期,战乱频仍,可文人风骨尽显,嵇康临刑奏《广陵散》,阮籍穷途而哭,他们以放诞不羁的言行对抗乱世的荒诞,在玄学清谈中探寻人生真谛。唐诗则是大唐盛世最嘹亮的号角,李白‘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’,豪情万丈;杜甫‘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’,忧国忧民。宋词或婉约,柳永‘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’,诉尽离情别绪;或豪放,辛弃疾‘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’,满腔报国之志。文人墨客以诗词抒怀、借丹青写意,其风流韵味传颂千古。”

言至此处,苏御微微一顿,目光炯炯望向林婉兮,似要将内心的火焰传递给她:“姑娘,咱们书中不仅要详述这些辉煌过往,更要结合当下这乱世之景。金兵肆虐,百姓流离失所,可在苦难之中,人性的光辉从未泯灭。我曾亲眼见到,在金兵的一次劫掠后,一位老书生不顾自身安危,从废墟中抢救出几卷古籍,他说这是祖宗的心血,不能丢;还有些村民,自家粮食所剩无几,却还分出些许给更饥饿的路人,他们坚守气节,互帮互助,这些真实的故事,恰是文化传承最鲜活的注脚。”

林婉兮听得入神,不禁轻轻点头,手中下意识地抚着画谱,思绪随着苏御的话语飘远。她轻声应道:“公子所言,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婉兮眼前徐徐展开。这书中若融入当下百姓的坚韧身影,恰似为古韵添了新彩,更能触动人心。正如我此前游历所见,在偏远山村,虽生活艰苦,村民们依旧口口相传古老的传说,守护着先辈留下的技艺,这便是文化扎根民间的力量。有个小村落,传承着古老的造纸术,从砍竹、制浆到晾晒,工序繁复,年轻人本可外出谋求生计,但他们为了不让手艺失传,甘愿守着清贫,日复一日地劳作。”

苏御眼中一亮,面露欣喜之色:“姑娘此番见解,正与我不谋而合!再者,这书在形式上也需精心雕琢。文字间穿插姑娘的丹青妙笔,以画释文,以文解画,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,感受墨韵流淌之美。就如描绘一场古代盛宴,姑娘的画展现出宴席上的珍馐美馔、宾客的欢声笑语,我的文字则描述盛宴背后的文化礼仪、历史典故,两者相辅相成。同时,引用经典诗词,为章节起承转合润色添彩,使其读来朗朗上口,韵味无穷。”

林婉兮翻开画谱,指着其中几幅描绘市井百态的画作,说道:“公子请看,像这一幅描绘集市喧闹、商贩吆喝的画面,若配上东坡居士‘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,敲门试问野人家’的词句,既有生活气息,又添文学意趣,相得益彰。再看这一幅展现乡村私塾孩童读书的场景,用朱熹的‘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渠源头活水来’,便能体现出对知识的追求与传承。”

苏御凝视画谱,频频点头,赞道:“姑娘巧思,果然妙极!如此一来,这《墨韵千秋》便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堆砌,而是一部集历史、文学、艺术于一体的传世佳作,能让后世知晓,即便身处黑暗,我华夏文化之光亦从未黯淡。”

林婉兮微微仰头,望向阁楼顶端,目光中满是向往:“待此书成,定能如明灯,照亮后人前行之路,激励他们传承先辈风骨,守护华夏文明。公子,咱们可要快些行动起来。”

苏御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坚毅:“姑娘所言极是,不过当下还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。资料收集便是其一,我家中虽曾有不少古籍,但战乱中散失大半,仅凭记忆怕是不够。还需四处寻觅,走访藏书之家,或是从古迹残垣中探寻蛛丝马迹。”

林婉兮皱眉思索片刻,道:“我倒想起,吴兴城外有几座古寺,传闻寺中藏经阁藏有诸多古籍善本,虽历经战乱,或许仍有留存。咱们不妨去碰碰运气,说不定能有所斩获。”

苏御面露喜色:“姑娘此计甚好!再者,这创作分工也需明确。我对历史典故较为熟悉,可负责撰写大纲,梳理章节脉络;姑娘丹青精妙,画作配图之事非你莫属;文字润色、诗词甄选方面,你我还需通力合作,反复推敲,务必使每一字每一句都臻于完美。”

林婉兮轻轻点头:“如此安排,甚是妥当。只是这创作之地,也不能长久居于这阁楼。此处虽隐蔽,却不利于静心创作,且物资匮乏。我听闻城西有处废弃书院,环境清幽,昔日也是文人墨客云集之所,若能修缮一番,用作咱们的创作之所,想必不错。”

苏御眼睛一亮:“姑娘思虑周全,这书院既能勾起文人情怀,又便于咱们交流研讨。事不宜迟,咱们这就出发去探一探。”

说罢,两人收拾行囊,带着对《墨韵千秋》满满的期许,小心翼翼地离开阁楼,踏入这依旧弥漫着硝烟的吴兴城。一路上,残垣断壁、满目疮痍,百姓们衣衫褴褛、神色悲戚,但苏御和林婉兮心中却有着别样的笃定,他们坚信,自己手中的笔,能在这乱世中勾勒出希望之光,为华夏文化的传承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。

行至城西,那废弃书院映入眼帘。大门半掩,朱漆剥落,门环锈蚀,院内荒草丛生,屋舍多有破损。但透过破败,仍能看出昔日的雅致格局,回廊曲折,庭中有一方枯井,想必往昔也是清泉潺潺。

苏御率先踏入,环顾四周,感慨道:“虽破败至此,却难掩书香底蕴。只需稍加修缮,定能恢复几分往日风采。”

林婉兮跟在其后,轻轻拂去廊柱上的灰尘,应道:“是啊,咱们可招募些附近的百姓帮忙,他们若知晓咱们写书之意,想必也会乐意助力。”

两人在书院内四处查看,规划着修缮方案与创作区域。正忙碌间,忽然听闻一阵嘈杂声,似有马蹄声由远及近。苏御神色一凛,低声道:“怕是金兵又来劫掠,姑娘小心!”

说罢,他拉着林婉兮躲入一间偏房,透过门缝向外窥视。只见一队金兵耀武扬威地在街上横冲直撞,百姓们惊恐奔逃,哭喊声不绝于耳。苏御握紧双拳,眼中满是怒火,却又深知此刻不能冲动行事。

待金兵远去,林婉兮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:“这乱世,百姓受苦,咱们定要加快写书进度,让后人铭记这惨痛教训。”

苏御点头,沉声道:“姑娘放心,今日所见,只会让我等信念更加坚定。这《墨韵千秋》承载的不只是文化,更是对这乱世的控诉与对未来的期盼。”

随后,两人悄然离开书院,回到阁楼。一路上,他们默默无言,心中却都在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完善这部著作,让它早日问世,在黑暗的时代中熠熠生辉。

回到阁楼,苏御铺开一张旧纸,拿起毛笔,蘸墨写下《墨韵千秋》的开篇大纲,林婉兮则在一旁,就着微弱的光线,仔细端详画谱,挑选着可用的配图素材。尽管外界依旧战火纷飞、动荡不安,但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,两颗心紧紧相依,为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奋勇前行,开启了这场充满艰辛却又无比伟大的创作之旅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