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写书门生

第8章

写书门生 永恒的沙粒 2662 2025-01-18 17:31

  

晨曦微露,废弃书院中一片静谧,唯有窗外的鸟鸣声偶尔打破这份宁静。周崇早早起身,简单洗漱后,便背上行囊,准备再次踏上探秘历史遗迹、搜寻古籍的征程。他深知,《墨韵千秋》的创作犹如构筑一座宏伟的文化殿堂,而精准详实的史料则是这座殿堂的基石,不可或缺。

周崇此行的目的地是城外群山深处的一座古寺。传闻在寺庙藏经阁的最底层,藏有一些年代久远、未曾现世的古籍,或许能为书稿填补诸多空白。山路崎岖难行,荆棘丛生,他手持一根木棍,小心翼翼地拨开挡路的枝蔓,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行。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,迷住了双眼,可他未曾有一刻停歇。

行至半山腰,突然天空乌云密布,转瞬之间,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。山路瞬间变得泥泞湿滑,周崇一个踉跄,险些摔倒。他赶忙稳住身形,寻了一处山洞躲雨。山洞内阴暗潮湿,他从行囊中取出火折子,点燃了一小堆枯枝,借着火光,再次仔细查看手中那张简略的地图,确认前往古寺的路线无误。

待雨势稍歇,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路。终于,那座古寺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。周崇心中一喜,加快了脚步。然而,当他踏入古寺大门时,心却凉了半截。只见寺内一片破败景象,大雄宝殿的屋顶坍塌了半边,佛像上的金漆剥落,露出斑驳的底色;僧房门窗破损,屋内杂物散落一地;曾经的藏经阁,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,周围杂草丛生,显然是遭受过战火的洗礼。

周崇并未气馁,他在废墟中仔细翻找,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。忽然,他发现一块石板下似乎有异样,用力挪开石板,一个狭小的暗洞出现在眼前。洞中有一个腐朽的木箱,周崇满怀期待地打开箱子,里面却只有几本残缺不全的佛经。尽管有些失望,但他还是将佛经小心收好,说不定日后能从其中解读出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信息。

周崇继续搜寻,在藏经阁的墙角处,他发现了一本被泥土掩埋大半的古籍。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,几个古朴的大字映入眼帘——《南朝轶事录》。周崇激动得双手颤抖,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!书中详细记载了南朝时期的政治纷争、文人雅事以及民间风俗,对于丰富书稿中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内容有着极高的价值。

他迫不及待地翻开古籍,逐页研读起来。书中提及的一场关于诗词格律的学术争论,让他联想到书稿中对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。“若是将此段加入书中,既能展现当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,又能解释诗词格律演变的渊源。”周崇喃喃自语道。

在古寺停留了两日,周崇又听闻附近山谷中有一处废弃的书院遗址,传说那里也曾藏有大量书籍。他不顾疲惫,再次踏上征程。沿着山谷间的溪流前行,溪水潺潺,却无心欣赏这美景。终于,找到了那处书院遗址。

眼前的景象让周崇倒吸一口凉气,整个书院几乎被夷为平地,只有几块基石还能证明它曾经的存在。他蹲下身,在废墟中用手扒拉着,手指被石块划破,鲜血直流,他却浑然不觉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一块深埋地下的石板下,他找到了一个密封的陶罐。打破陶罐,里面是几卷用油纸包裹严实的书卷。

展开书卷,竟是一套完整的《宋氏文集》,收录了宋代多位不知名文人的作品及生平事迹。“这简直是如获至宝!”周崇兴奋地喊道。书中对于宋代地方文化、民间信仰的记载十分详尽,为书稿中宋代章节的编写提供了全新的视角。他仔细研读,将其中有用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,准备带回书院与众人分享。

周崇一路风餐露宿,历经艰辛,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书院时,已是深夜。众人听闻他归来,纷纷起身相迎。看到他疲惫不堪却又难掩兴奋的模样,苏御赶忙上前接过行囊:“周兄,此行辛苦了,想必收获颇丰吧?”

周崇顾不得休息,将找到的古籍一一摆在桌上,向众人讲述着一路上的奇遇。“诸位请看,这本《南朝轶事录》,里面的内容对魏晋南北朝部分助益极大,还有这套《宋氏文集》,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宋代的文化风貌……”他滔滔不绝地说着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

众人围拢过来,传阅着古籍,不时发出惊叹声。陈学究轻抚胡须,赞叹道:“周崇啊,你此次可是立下大功!这些古籍中的资料,犹如点点繁星,将为我们的《墨韵千秋》增添璀璨光芒。”

陆文也兴奋地说道:“有了这些新材料,我便能在文字上进一步雕琢,让宋代的章节更加丰满生动。比如书中提及的宋代乡村社戏,我可以引用一些当时文人描写社戏的诗词,再结合唐寅兄绘制的配图,定能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。”

唐寅则挠挠头,笑道:“那我可得加把劲儿,尽快把宋代的配图画出来。听周崇兄这么一说,我心里都有谱了,画市井百姓看社戏的热闹场景,还有文人墨客在台下吟诗作词的画面,保证精彩!”

林婉兮细心地为周崇端来一杯热茶,轻声说道:“周大哥,您先歇会儿,喝口茶润润喉。这一路奔波,定是累坏了。”周崇接过茶杯,感激地看了她一眼:“多谢林姑娘,我不累,只要能为咱们的书出份力,一切都值得。”

在周崇的新发现激励下,众人干劲更足了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陈学究依据《南朝轶事录》,对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深度优化,补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人物轶事;陆文埋头于《宋氏文集》,精心雕琢宋代章节的文字,将新发现的诗词、典故巧妙融入其中;唐寅背起画具,前往吴兴城的集市、乡村,寻找宋代遗风的影子,为配图积累素材;周崇也未停歇,继续钻研古籍,与苏御探讨历史脉络的完善,确保书稿的连贯性和准确性。

然而,随着对古籍研究的深入,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。不同古籍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存在差异,甚至相互矛盾,这让众人在甄别和引用资料时陷入了困境。比如,关于唐代一场重要战役的起因,一本古籍说是因为边境争端,另一本则称是内部权力斗争的外延。

面对这一难题,众人围坐在一起,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苏御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我们不能盲目采信某一资料,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。可以从古籍的成书年代、作者背景、当时的政治局势等方面入手,分析其可信度。”

周崇点头表示赞同:“苏兄所言极是。我在查阅古籍时,发现有些作者身处局外,记录相对客观;而有些作者受立场影响,可能会有所偏颇。我们要像侦探破案一样,从蛛丝马迹中还原历史真相。”

经过一番深入探讨和细致研究,众人终于拨开迷雾,对有争议的历史事件达成了较为合理的共识。他们深知,只有严谨治学,才能让《墨韵千秋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成为传承华夏文化的经典之作。

在这过程中,书院里的氛围愈发浓厚。白天,众人各司其职,忙碌于书稿创作;夜晚,烛火通明,他们围坐在一起,分享心得、交流想法,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。每一次思想的碰撞,都如同点点星火,汇聚成照亮书稿前行之路的熊熊烈火。他们坚信,只要坚持不懈,在这乱世之中,《墨韵千秋》定能绽放出耀眼的文化光芒,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